热门关键词:
400-671-7988
简单的声学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,这也是声学研究的基础。
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,它可在气体、液体和固体中传播,但真空不能传声。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,一般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,液体次之,在气体中传播得慢。并且,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还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有关。
声音(sound)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。是通过介质(空气或固体、液体)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。初发出振动(震动)的物体叫声源。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(震动)传播。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。
声音作为一种波,频率在20 Hz~20 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。
特点:
有规律的悦耳声音叫乐音,没有规律的刺耳声音叫噪音。响度、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。
响度。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。声音的响度大小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,振动幅度越大,响度越大。分贝(dB)则长用来表示声音的强弱。
音调。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、低称为音调。声音的音调高低一般与发生体振动快慢有关,物体振动频率越大,音调就越高。
音色。音色又叫音品,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。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,其音色是不同的,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讲话的声音、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等。
另外,有许多声音是正常人的耳朵听不到的。因为声波的频率范围很宽,由10 Hz到10 Hz,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。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,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,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称为可闻声。